当前位置:首页  党建工作

计科系党支部辛亥革命博物馆参观学习心得

来源:作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日期:2016-04-27访问次数:107

2016424日,在支部书记张爱菊老师组织下,计科系党支部肖慎勇、张爱菊、杨璠、李胜、朱平、张心天、王倩、宋广华、张引、邓涯双、李向等教师党员前往辛亥革命博物馆参观学习。在肖慎勇老师的建议下,首先参观了武昌起义的战时指挥部鄂军都督府旧址---红楼,进而前往辛亥革命历史博物馆参观学习。

“红楼”名称由来是因它的建筑所采用的材料是红砖,红色象征着破晓而出的红日,正因如此人们已习惯将红色与革命联系起来。红楼的红色代表着辛亥革命催生了一个崭新的国家。但我们今天看到的红色在众人眼中更多的是辛亥革命中英烈的鲜血,而正是无数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才使中国一步步走向富强。武昌起义也表现了中华民族在面临危难时无所畏惧、挺身而出、勇敢向前的精神;表现了国人在国家危难时刻体现出国家之难,匹夫有责的责任;表现了在困难时刻,国人万众一心,共同奋战的精神!它也给现代中华民族儿女留下了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让我们能够从中吸取教训和先人们令人钦佩的精神!武昌起义是辛亥革命中重要的战役,它使人们看到了革命的希望和胜利的黎明,使人们勇敢地走下去。

随后,带着庄重的心情,大家来到辛亥革命博物馆。辛亥革命博物馆共五个展厅,由展馆左翼上楼,二楼是一号展厅,三楼是二号展厅,四楼是三号展厅,三号展厅参观完穿过走廊,到博物馆右翼,进入四号展厅,最后下三楼进入五号展厅。大家沿着历史的发展,追随先烈们的步伐,依次走过晚清中国、革命原起、武昌首义、创建共和以及辛亥百年展厅,接受一次又一次思想和精神的洗礼。一行行的文字图片,一整面墙的临时约法,给大家带来了深刻的思考。从1840年开始的中国的衰败,让大家看到了清朝的腐朽没落,帝国主义的铁蹄在中华大地上肆意横行。面对着如此残破的中国,有志之士开始追求民族的复兴。但这又谈何容易!革命党人做了许多的尝试,一步一步,跌跌撞撞地在黑暗中摸索属于中国的复兴之路。摆脱帝国主义的侵略压迫,推翻清王朝的腐朽统治,从洋务运动到义和团,到戊戌变法,到新政,都是希望民族独立自强,让广大人民摆脱贫困的尝试,直到最后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则是中华民族在复兴之路上跨的最远的一步。虽然它最后在帝国主义和袁世凯的联合绞杀下遗憾失败,但他使得封建主义的根基彻底动摇。虽然之后发生两次帝制复辟的活动,但都在短时间内结束。这说明民主共和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人民的思想已经解放。


参观过程中,大家就具体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展开了深入讨论。肖慎勇老师以其渊博的学识不时给大家介绍具体历史事件背后的故事,同时和李胜、张爱菊、宋广华等老师交流心得。李胜老师深刻认识到辛亥革命所体现的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精神,革命先烈的抛头颅洒热血的大无畏精神都是身在现代的我们所要学习的,但辛亥革命推翻了一个旧中国,却没能建立起一个新中国,也进一步说明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带领全国人民走向民主富强之路。大家踊跃发言,表达自己对具体历史事件的看法,进一步明确了对于辛亥革命等重大历史的理解,更加坚定了作为中共党员的坚定信念。张爱菊老师指出我们参观学习辛亥革命博物馆,主要是学习革命党人不怕牺牲、敢为人先的首义精神,结合当前我系发展形势,希望每一位教师党员发挥自身积极性、创造性,更好的投身于学院、系各项工作中,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肖慎勇老师最后做总结发言,指出辛亥革命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尽管最终辛亥革命没能带来一个崭新的中国,直到后来中国共产党的应运而生,中国革命面貌才焕然一新,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逐步建立起了富强民主的现代化强国,但辛亥革命所体现出来的诸多革命精神一直鼓舞和激励着中国人民,尤其是“敢为人先”的首义精神在当前我院、我系的发展中更加难能可贵。希望大家通过这次参观学习,进一步加强自身思想政治觉悟,并将其应用到日常工作中,以更加饱满的热情、以“敢为人先”的精神积极投身学院、系教学科研等各项建设事业。

XML 地图